小镇非遗
嵊州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底蕴,为孕育非遗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土壤。嵊州非遗历史跨度大,分布空间广,项目类别多,代表性强,有突出的地方特色,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这里的越剧、唐诗之路、围棋、民间文艺、书画艺术、竹编、泥塑、紫砂、盆景艺术造型、雕刻、戏曲服饰、古玩等都在全国有一定名气,竹编工艺被誉为“中外竹编第一家”,嵊州泥塑“与天津无锡三足鼎立”,嵊州根雕执全省之牛耳……嵊州的非遗内容涉及民间演艺、民间工艺、民间文学、民俗风情等等,目前普查统计共有96项,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,分别是越剧、民间吹打乐、竹编、目连戏。民间吹打乐随处可见,目连戏更是被誉为戏祖。
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是浙江传统手工艺品之一。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建国以来,嵊州竹编已从传统的工艺品发展为堪称世界一绝的艺术奇葩,嵊州也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。嵊州竹编曾作为国礼飞进美国白宫。竹编《沧海还珠》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品。
“中国根雕看浙江,浙江根雕看嵊州”,嵊州根雕是浙江省民间工艺的品牌,古沉木雕是嵊州根雕的主要特色。嵊州根雕以根为身,以意为魂,以美为本,形成了“七分天成,三分人工”的艺术个性,极大地丰富了根艺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,拓展了根艺创作的空间,开创了中国根艺的新境界。
嵊州泥塑形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泥塑的设计者们用夸张变形的艺术造型和色彩,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。这些泥人小巧精致,神态生动。最小的微型泥塑只有黄豆那么大,看上去嘴眼分明,形态传神;大的也不过25厘米,表现技法精练,设色精当。
剡藤纸,以产于剡县(今嵊县)而得名。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载:“剡溪古藤甚多,可造纸,故即名纸为剡藤。”晋中叶,剡藤纸被官方定为文书专用纸。唐代,称公牍为“剡牍”,荐举人才的公函,亦名“荐剡”,文士们更以用剡藤纸为荣。剡藤纸出产于三国时期,距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只有100年左右。剡藤纸“似玉,似雪肤,似珊瑚,光于月”,全国各地书画家以求得一盒“剡藤”纸为荣。
嵊州素以产茶闻名,千百年来,嵊州茶叶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。1996年6月5日,国务院命名嵊州为“中国茶叶之乡”。2019年3月22日,首届国际绍兴(嵊州)绿茶大会暨第20届越乡龙井茶文化节在嵊州举行,嵊州被授予“世界著名茶乡”称号。煇白茶素有“嵊州第一茶”之称,为清代同治年间的贡茶,民国十大名茶,是我国绿茶中较为特异的珍品茶之一。
嵊州于1990年被国家体委命名为中国围棋之乡。嵊州围棋“源于东汉,兴于隋唐,流行于明清时期”,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蓬勃发展。目前,全市有围棋爱好者10万人,职业棋手10名。中国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就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。
嵊州是中国领带之乡,年产3亿条领带足以绕地球一圈,“给地球系一条领带”是嵊州人的骄傲;领带龙头企业巴贝公司开创了工厂化育蚕的新纪元,颠覆了人类五千年的传统养蚕方式;巴贝出品的世界第一丝织长卷《清明上河图》,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馆、中国历史博物馆、国家图书馆、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品。领带馆旨在展示嵊州领带文化、丝绸文化,体会当地服饰文化的魅力。现场在座的男士,如果有戴了领带的,极有可能就是我们嵊州出品的。
为积极实践“非遗+旅游”的文旅发展方向,越剧小镇开设了煇白茶馆、竹编馆、古沉木雕馆、剡藤纸+书法馆、围棋馆和领带馆,让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通过“展示+体验”的形式得到活态传承与光大。让传统的技艺在这里得到展示和传承,让游客在观赏、体验的同时享受到游购娱的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