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碗”留岁月一一写在世界粮食日里的故事

2018/10/17 10:21:50    本站

是否还记得

你家里的每一只碗

都刻着你爸爸的姓名

无论把它丢在哪家

你都能把它找回来

是否还记得

那时候我们总是捧着饭碗串门

手中的筷子不客气地伸向东家的肉

西家的鱼

有时还边吃饭边坐在邻家听大人吹牛皮

直到妈妈在门口催你回家


昨天,越剧小镇大农庄里, 100户家庭为了重温老底子的邻里生活,为了那口刻着姓氏血脉的碗,他们从全省各地赶来参加小镇百家宴。


 

八仙桌上重现老底子邻舍关系


八仙桌摆起来,九罗碗捧出来,左邻右舍坐起来,娘家戏班戏文听起来,“嵊”字牌特色小吃吃起来……




家人们就坐的桌椅,散发着岁月的光芒。这些桌椅是小镇原住民施家岙村民从家里搬来的。最古老的八仙桌已经有四五十年了,是听着越剧把日子一天天长起来的。




家人们吃的都是们嵊州当地的特色小吃:鸡汁羹、炒年糕、炒炸面、春卷、麦虾汤、春饼、小笼包、炖鸭、茶叶蛋,每一味小吃都赫赫有名,在美食界能独挡一面。



一张张八仙桌坐的都是闺蜜、亲友和隔壁邻居。


席上,有人边喝茶边回忆玩伴小时候的糗事;有人想念他们住过的老台门;有人念念不忘他在邻居家吃过的一顿饭菜。


小镇家人丁仲秋先生曾担任嵊州越剧团副团长,这次百家宴他和7位亲友和邻居刚好凑成一桌。



他的这一桌亲友大都是戏迷,早年住在同一条弄巷里。


那时候,他们都是端着饭碗吃“大锅饭”的,夜饭吃过,再端张椅子坐在弄堂里,你拉二胡,他敲“的笃板”,我吹洞箫,她唱一段越剧,把邻里生活过得又热闹又温馨。



后来的后来,他们四散开来,再也坐不到一起了。


小镇百家宴,让他们很过瘾地重温了一回“旧情”,为此他们还带来自己酿制的“梨子烧”。八仙桌坐坐,小老酒咪咪,老朋友会会,娘家戏班戏文听听,一桌人开心得眉眼都笑了。



从北京赶回来的求先生早年住在崇仁古镇。少小离家老大回,他是回来重温乡情乡味的。



说不完的少年事,道不尽的邻里情。一场百家宴,让大家穿越了时光,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“从前”。



孩子们也来体验我们从前的生活


“记得早先少年时,大家住在一个台门里。

每次吃饭时,我们总是捧着饭碗串门,手中的筷子不客气地伸向东家的肉,西家的鱼。小小的台门里飘满了热腾腾的饭香菜香和说笑声。

后来的后来,我们自分东西,各自为生活奔波忙碌。


百家宴上,大人们既为自己寻找内心的故乡而来,也为让孩子们体验我们从前的生活而来。



网名“芳香物语”的史老师老家崇仁,在台门里长大的她,对烟熏火燎的台门生活一直念念不忘。


她想念从家家户户门窗里飘出来的饭菜香,想念捧着饭碗从东家吃到西家的温馨场景。


小镇百家宴,她带着女儿丹丹一起来参加了。



阳春白雪的女儿从小生在城市里,自然对老底子的生活一无所知,不知道什么叫八仙桌,什么叫九罗碗,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左邻右舍围坐八仙桌喝老酒讲谈头的热闹场面。


10岁的郭昕悦是和宋夏漪、李酉辛小朋友一起来的。



他们住同一个小区,也即同一个村子。可是作为同村人,他们有多少时间能够聚在一起呢,更不要说围着八仙桌,一边看戏一边吃饭。


让孩子体验一下什么叫老底子的生活,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。



百家碗的姓氏故事


小镇百家宴,有一百户人家,有一百只碗。一百只碗刻着一百个流淌血脉的姓氏。一百个姓氏碗等着家人们前来领认。



小镇的百家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婺州窑,这一百只碗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的,全球限量,只此一批。


领取百家碗,要讲得清你的姓氏来源,还要会才艺表演。



一位姓李的家人,在他的才艺术表演过程中,搬出了大唐天主李世民,搬出了诗仙李白,还搬出了武术家李小龙,他还想给大家表演一段精彩的散打,可惜场面太小他施展不开手脚……



所以在领碗现场,唱歌曲的,唱越剧的,翻筋斗的,即兴诗朗诵的,大家各显神通,自尽所能,只为收藏刻着自己姓氏的那个古朴的婺州窑碗。



传统的姓氏文化,传统的邻里之美,曾因社会发展与建筑形态的变化而逐渐远去,但美好的邻里时代又将随着小镇重新归来。



未来,在越剧小镇, 人们生活安宁,彼此相识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缩短,“邻里想望、街坊相助”的老底子邻里关系一一再现。


在这里,家人们和睦相处,相亲相爱:孩子们一起看书,作画,嬉戏,一起去田野看春华秋实;大人们轻松围成一团,谈论戏剧,诗歌和艺术,桌子上新泡的煇白茶散发着醇厚的香气。


越剧小镇百家宴呈现的,仅仅是小镇美好生活的冰山一角。更多关于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和大同世界愿景,期待更多的新家人来体验和构建。